2024年6月19日,驻圣克鲁斯总领事王家雷在玻利维亚第一大报《责任报》发表题为《“绊倒别人,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”》的署名文章,驳斥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,谴责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。文章全文如下:
最近一段时间,欧美一些国家政客和媒体不断渲染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,妄称中国政府补贴造成电动汽车等产能过剩,在海外低价倾销导致市场扭曲。美国政府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、太阳能电池板、电动汽车锂电池分别征收100%、50%、25%的关税。欧盟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38.1%的关税。
中国在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等领域的优势,是全球市场需求、技术创新、充分竞争的结果。中国产能过剩是假,美西方遏制中国发展是真,美西方渲染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,包藏的是遏制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祸心。
全球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“产能过剩”。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,2023—202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长至7300吉瓦,其中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占增长的95%;到2030年,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,是2023年的3倍多。当前新能源产品的全球产能还远未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。
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并非政府补贴的结果。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得益于早期的战略规划和持续的研发投入,得益于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,得益于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,得益于众多进取的中国企业。这种优势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。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海外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售价,依然在多国市场热销,完全不存在所谓的低价倾销。为应对气候变化、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,世界各国都在广泛补贴本国的新能源产业。从补贴额度来看,美国新能源车税收抵免额为2500至7500美元/辆,德国补贴额下降后依然达到约3200美元/辆,日本最低补贴额度也超过2800美元/辆,中国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已在2023年取消,补贴额度不足2000美元/辆。
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重要力量。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显示,过去十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%和80%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。中国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全球减排总计28.3亿吨,约占全球同期折算碳减排量的41%。中国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可及性,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成本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生产的比重仅12.5%,远低于德国、日本和韩国等,谈不上“过剩”向海外倾销。
“绊倒别人,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”。奔驰宝马大众集体发声,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:“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,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,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”。美欧以“产能过剩”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,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,反而会损害全球产供链稳定,提高本国新能源产业成本,损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共同努力。